夏鹏华,1990年毕业于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工业与设备专业,毕业后分配到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(现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)设备所任工程师一职,2005年8月,被派至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产品和技术研发工作,从工程师到总工程师,和团队一起披荆斩棘,也共同见证了一项项有关玻璃的世界纪录在蚌埠不断突破。
在蚌埠凯盛太阳能光伏玻璃压延机研制成功之前,压延机市场一直是国外厂家独享,不止一次有压延玻璃生产厂家负责人在夏鹏华面前吐槽,“东西贵不说,国外工程师架子还大,维修保养困难。”夏鹏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把压延机研制出来,一定要实现国产化,替代进口。于是,2009年,压延机这颗“种子”就在蚌埠凯盛播了下来。
技术缺失,高级人才匮乏,工艺的不了解都摆在了眼前。蚌埠凯盛虽有多年玻璃装备开发的基础,但压延机毕竟是新产品,许多细节和技术瓶颈需要突破。夏鹏华带领团队一遍又一遍的尝试,最终在2011年完成样机研制。还没来得及高兴,一盆凉水又泼了下来,在都是进口机的天下,没有企业敢让蚌埠凯盛自主研发的压延机在产线上投入使用。经过不懈努力,2014年8月,蚌埠凯盛的压延机首次在桐城新能源亮相。
“过程很曲折。”夏鹏华说,首次投入产线,一方面设备本身需要调试,另一方面“国产压延机”使业主现场操作人员从心里比较抵触,现场反馈很多问题,业主有想法换下此台样机,这件事一度成为行业热点。
夏鹏华就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,穿上隔热服钻进熔窑沿口下方位,在几百度的高温下不断分析查找原因,熬通宵已成家常便饭,整整一个月,终于完成了设备改造,解决了压延机升降调整不稳定和压力系统易故障等问题,满足了生产要求。2017年3月,蚌埠凯盛研发制造的压延机生产出了1.4mm世界最薄光伏压延玻璃,经此一役,蚌埠凯盛压延机迈出了替代进口、初露峥嵘的重要一步,已经整整一个月没睡过好觉的夏鹏华终于笑了。
超薄光伏玻璃装备的研发成果推动了国内外光伏产业向薄型、双玻组件、多层次趋势发展。该技术的成功巩固了蚌埠凯盛的行业标杆地位,推动了光伏玻璃产业的节能减碳。按照目前光伏玻璃10.5万吨日产能规模,采用1.6毫米代替3.2毫米光伏玻璃方案,全年可新增431亿元收入,如果按照Ⅰ级能耗限额等级计算,每日节约能耗13650吨标煤,全年节约能耗498万吨标煤,直接减少CO2排放1315万吨,极大地推动了光伏玻璃产业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。
蚌埠玻璃产业,也完成了蝶变:从原本笨重、附加值低的建材玻璃,到如今满满的“科技范儿”,蚌埠的玻璃产业正走向高端,成为当地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,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科技活力。
近年来,夏鹏华带领团队承担了省级科技重大专项,组建了安徽省第十三批“115”产业创新团队,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硕果:核心装备如浮法玻璃退火窑(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)、拉边机、压延机等产品不仅牢牢占据市场首位,还在“0.12毫米超薄电子玻璃、8.5代TFT-LCD玻璃基板”等卡脖子项目的解决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打破了国内高端玻璃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,填补了国内空白,智能化超薄压延机更是世界领先,为太阳能光伏玻璃的轻量化提供了保障。
参与编制国家标准《浮法玻璃拉边机》,获授权发明专利16件,实用新型专利68件,全国建材工匠、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、安徽工匠……投身先进玻璃装备三十余载,夏鹏华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,和累累硕果诠释了“工匠精神”。如今,年过半百的他,依然满怀热情奋战在科研第一线,扎根先进玻璃装备领域,不断探索前行,追随时代发展的脚步。